电商运营推广实战班:
1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2 产品的发布及描述以及优化排名
3 店铺的装修与技巧
4 促销和营销
5 站内免费推广和活动
6 淘宝天猫直通车和钻展
7 客服话述与接单和管理
8 网店运营管理
9 淘宝天猫PS图像处理
10 商品摄影美化
零基础开始学习,可以达到淘宝天猫开店,成功运营,提升店铺流量、提高宝贝排名的效果,成功胜任淘宝天猫运营总监的职位
学习完可以获得《电子商务师》认证
学习周期:全日制1个月;业余制3个月 共120课时
企业多人培训可以根据人数和培训内容定制课程
专业课程顾问干老师,tel:137-6487-7732,QQ号:2290-425-711,课程咨询微信:ffeduhaha
....................................................................................................
电商行业新闻之花加召回事件折射鲜花电商供应链痛点:
继融资风波后,鲜花电商FlowerPlus花加(以下简称“花加”)再次因销售“毒鲜花”马利筋被推上舆论的中心。业内人士认为,事件折射出鲜花电商在供应链管理,尤其是采购环节与监管环节薄弱等痛点。
风波之下,掩藏着鲜花电商急速拓展的隐患。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花加陷入花材风波,也是在公司管理、供应链管理、质检把控,甚至是源头采购等方面出现了难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鲜花电商管理者对北京商报记者称,鲜花电商正急速扩张,处于抢流量、做低价、占市场的跑马圈地阶段,借助庞大的融资向上游拓展供应链的源头,向下游争夺市场认可度,并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鲜花电商正在用舍命狂奔的速度占领地盘,自然绕不过中间的问题。上述人士进一步称,鲜花电商打破了消费者对鲜花价格昂贵的惯性思维,打破礼花垄断市场,让鲜花变得大众化。
从融资到花材,花加接连陷入风波,或许是鲜花电商行业当前困境的缩影。在业内人士看来,鲜花电商作为生鲜电商的分支,在资本的驱动下,正逐渐打开市场,然而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品控难、配送慢、
折损高已经是鲜花电商的通病。一位刚入局鲜花电商的创始人表示,从源头寻找花材并非难事,如何将鲜花运至仓库,再完好无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才是zui头疼的问题,中间众多的流程让原本娇贵的鲜花产生折损,物流配送更是一大考验。
与冷链配送痛点共存的则是鲜花电商对品控的难把握。有鲜花代理商对北京商报记者称,目前鲜花电商产生不少问题,鲜花电商要尽早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品质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在于供应链管理、
物流体系建设。同时,鲜花电商需要不断向上游延伸,进而形成品牌溢价的能力。尽管鲜花电商拓展之路困难重重,但市场仍存较大空间。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鲜花电商行业分析报告》显示,
2016年我国鲜花电商交易规模为172亿元,2017年预计将能达到215亿元,2018年或将达到346亿元。
上半年融资的跨境电商们,竟有个共同的特点:
不管你从哪些维度来考察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状况,都一定不会否认:融资,是衡量企业成长的重要指标。下面,我们来简单聊聊2017上半年融资的那些跨境电商平台,他们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跨境电商企业里,服务商收到的政策和市场冲击都相对较小。除了去年4·8新政时部分小体量的服务商随着中小型进口电商平台的死亡而垮掉外,不少服务商的业绩都在这一年里有所增长。
熟悉政策变化、手握不同渠道、上端有货、下端有平台,这些因素让服务商与电商平台相比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5月,跨境直邮服务商UEQ获得800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内一家涉足跨境电商场站、园区及国际贸易等业务的投资集团。
首先,跨境电商平台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厂商的连接,交易的销售主体是海外厂商。
配送难题让鲜花电商上演“木桶效应”?
随着消费升级,鲜花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巨大,这就对鲜花配送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保证鲜花的质量下加强物流方面的管理,形成一套有规划的流程,鲜花电商才能避免鲜花配送带来“木桶效应”。
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鲜花电商行业分析报告》指出,我国鲜花消费比例逐年提升,预计2018年我国鲜花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346亿元人民币,鲜花市场销售额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逐渐升温的市场背后,鲜花配送成了鲜花电商们绕不过去的难题。
Roseonly,推行高端标准化鲜花产品,B2C电商模式与线下门店结合。推行“一生只爱一个人”概念,切入婚恋场景,主打高端标准化鲜切花与永生花销售。zui初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
在新零售的趋势下,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和质量保障,逐步在一、二线城市的顶级商业中心开设实体店。
野兽派,推行高端标准化鲜花产品,B2C、O2O电商模式与线下门店结合。推行精致生活概念,切入了婚恋与生活装饰场景,主打高端标准化鲜切花与永生花销售以及故事鲜花的非标定制鲜花产品。
日常鲜花电商的包月价格普遍在百元级,差距较小,产品的同质化相对严重,竞争也较为激烈。
无论是高端定制鲜花还是日常鲜花,生活中人们对其都有一定的需求,鲜花电商能做的就是保证鲜花质量,完好无缺的将鲜花送到消费者手中,给予她们zui美好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鲜花配送无疑至关重要。
鲜花配送问题层出不穷,鲜花电商路在何方?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中国鲜花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整个鲜花平台负面评价数量呈上升趋势。
而在这种情况下,鲜花电商们只能将一部分损耗嫁接给消费者,一部分自己承担,对双方都不利但这是唯一的方法。鲜花物流制约鲜花市场进一步发展。
唯有解决鲜花配送难题,鲜花电商才有出路
总而言之,随着消费升级,鲜花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巨大,这就对鲜花配送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保证鲜花的质量下加强物流方面的管理,形成一套有规划的流程,鲜花电商才能避免鲜花配送带来“木桶效应”。
钢铁电商上市热后亟须冷思考:
越来越多的钢铁电商正将上市作为短期冲刺的首要目标,热浪背后凸显的却是钢铁电商板块整体缺乏可持续盈利能力的现实。
2017年年初,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钢铁电商纷纷高调宣布盈利消息,这是继2012年钢铁市场进入盘整期后,钢铁电商首次宣布摆脱亏损的帽子,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钢铁电商和行业分析师却普遍认为,
2017年将难以复制2016年的繁荣。但问题是,2016年钢铁电商的盈利会是短期内的昙花一现吗?电商商业模式优劣并存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去产能,推动2016年钢铁价格的单边上扬,钢铁产业迎来长达一年的好日子,
但在进入2017年后,钢铁价格便呈现出震荡波动态势,一些钢铁电商上半年的盈利不如2016年同期,某得到诸多资本青睐的行业龙头企业上半年利润不增反降。钢铁行业作为传统的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电商出现的时间并不长,
仍处在探索阶段,逐渐形成以撮合交易、寄卖和自营为特征的商业模式。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撮合交易和寄卖更符合电商平台第三方的特点,以为买卖双方搭建交易平台为特征,而自营则更像是传统的贸易商,
通过赚取差价获得短期利润。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张周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电商中撮合、寄售、自营模式各有优劣,在现阶段都会共存,关键看是否通过互联网优化了供应链、效率得到了提升。
分析排名靠前的三家钢铁电商,钢银、欧冶和找钢,三家电商在模式上各有侧重,相比较而言,有上海钢联做背景的钢银和以宝武钢铁为背景的欧冶资源优势相对明显,找钢是三家中得到较多风险投资的企业。
钢银作为国内较早上市的钢铁电商,其董事长朱军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把上市作为目的,企业不能把上市作为目的,要考虑到股东、员工、客户的利益,要顺其自然,不能逆势而为。
自2015年国内两家钢铁电商先后在新三板上市以来,两家公司便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中,相对运作稳健的实现了较稳定的发展,而另一家企业却正面临投资者的质疑。
钢铁电商需培养长期赢利能力目前资本退出路径主要有上市、兼并和分红,但由于钢铁电商平台普遍处在摸索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也就让上市成为一些追求短期回报资本的现实选择。钢铁市场已经从之前的供过于
求转为供求动态平衡后,对钢铁电商的商业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行业抛弃浮躁冒进的心态,反思如何适应当前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创新商业模式。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李怀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钢铁行业已经过了需求巅峰期,长期是下行趋势,2016年钢铁价格的上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显现的效果,钢铁电商整体并不具备长期盈利能力。与传统的消费品电商不同,大宗商品电商的盈利空间相对较小,
特别是钢铁产业,作为资金密集而利润率相对较低的行业,市场低迷期曾出现卖一吨钢材不如卖一斤白菜利润高的现象。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一些以自营为主体业务的钢铁电商,为拿到更多钢铁资源,
不得不请下游的消费企业为平台从钢厂拿货,凸显出当下钢铁电商的生存困境。而居间的撮合和寄卖业务,则考验电商平台的用户黏性,是否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是将容易流失的买卖双方留在平台上的关键。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钢铁企业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也在改变行业格局。国内一家电商平台负责人分析表示,短期内,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和国企公信力的电商平台更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
自营和第二方平台不具有优势,第三方平台属性将更有优势。与此同时,自有贸易和销售上线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未来胜出的大宗平台,一定是线下物贸市场、线上电商平台、金融交易的多方联动。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
是否能够找到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已经变成钢铁电商的当务之急。企业要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思维,要创新商业思维,摒弃谋求短期快钱的行为。